伏泰介紹企業架構發展歷程榮譽資質公司文化政府環衛固廢信息化解決方案企業環衛固廢信息化解決方案綜合治水信息化解決方案大氣綜合治理信息化解決方案綜合環境IT解決方案監測預警場景傳染病防控場景免疫規劃場景檢驗檢測場景應急處置場景監督監管場景慢病管理場景食源性管理場景死因管理場景消毒病媒管理場景健康危害因素監測場景綜合管理場景醫防融合場景數據資源中心數據交換平臺公衛知識庫體系公共衛生信息化解決方案門前三包智慧化管理解決方案智慧市政整體解決方案國土衛星遙感監測解決方案智慧園林大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智慧橋隧解決方案城市管網管理一體化解決方案智慧照明大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智慧燃氣解決方案綜合執法管理解決方案戶外廣告管理解決方案城市管理與應急信息化解決方案互聯網+垃圾分類整體運營服務環衛一體化作業第三方測評考核服務方案垃圾分類第三方測評考核服務方案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第三方監管服務方案環境衛生第三方監管測評服務政府知識與新媒體推廣企業知識與新媒體推廣服務EFO環境論壇在線環鯨研究院環境知識和新媒體服務解決方案軟件產品服務項目分布典型案例公司新聞行業資訊校園招聘發展空間加入我們聯系方式

探討|定時定點是垃圾投放最優解嗎?

2021-06-10 16:50作者:伏泰科技

當全國各地都在強勢推進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的時候,所長卻不禁產生了疑問?


因為垃圾分類多點試行已經1年有余(部分地區已經試行多年),在這個過程中,所長經常聽到各種聲音。


比如這種: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或者這種:



當然還有這種:


去年7月,閆陳芳等人對上海554位居民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



從這份調查問卷中發現,在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的原因中,時間匆忙這一因素占比最大,且年輕人占比接近半數。


不僅如此,調查結果表明上海市垃圾分類進行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中,排名第一的就是:


“上海市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過于原則,并不完善、不利于實施”


而目前上海市垃圾分類投放制度主要是【定時、定點和定時定點】3種。




所以,定時定點真的是垃圾分類投放的最優解嗎?


或許,并非如此!


從目前群眾的反應來看,雖然定時定點在很大程度的確對垃圾分類起到了促進作用,是垃圾分類投放的一個有效解決辦法。


但是,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民參與的事項,最根本的目標是實現全民準確分類,如果不顧及部分群體的訴求,強制定時定點投放的措施仍然有較大局限性,將始終無法完全杜絕亂投亂分現象!


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尋求垃圾分類投放的更優解呢?




既然查、評、逼、考、罰并不能完全有效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垃圾投放問題,


首先需要分解垃圾與垃圾制造者(人)之間的沖突,因為扔垃圾的主體始終是人,只有讓每個人愿意扔垃圾,愿意正確分垃圾,才是核心解決辦法。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如何讓每個人都愿意并且正確投放垃圾。


(PS:垃圾投放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復雜,包括政策層面、意識層面、工具層面、措施層面……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投放模式的問題,所以,其他層面所長暫時不做具體分析。)


需要明確的是,當下我國實施的定時定點模式是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制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這一點,在調查報告中也有明確回答:




在受訪者中,能做到垃圾分類的上海市民超過9成,超7成的人表示每次都會分類垃圾,說明現階段的垃圾分類政策是被廣大居民所接受和認可的。




但是,該模式在實際運用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弊端,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其不夠人性化的設計和無法因地制宜調整模式,導致部分人群怨聲載道。


因此,所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既然定時定點既有可行性,又存在一些問題,那么,


如果對這個模式進行優化,補齊短板,優化后的定時定點是否更加適合我國垃圾分類實際情況呢?



PART/01

提升投放的易觸達性和便捷性


已經有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愿和行為存在較大差異,愿意參與垃圾分類的比率(82.5%)明顯高于實際參與垃圾分類行為的比率(13%)。


可見較高的分類意愿并不必然會產生較高的分類行為。


垃圾分類行為的實現取決于情景因素、便利性、認知和態度,而投放環節恰恰就是情景因素的代表,如果再提升其便利性,那么將能極大提高民眾分類行為!


那么,該如何提升投放的便捷性呢?


1、改“定時”為“延時”或“多時”


從垃圾分類實踐結果來看,當下民眾反饋最多的問題便是定時投放造成的不便捷性。


雖然定時投放有利于統一收運管理和對投放者進行監管,但是垃圾分類更需要的是自下及上的配合,疏導措施更有利于提升居民分類積極性和進行長效管控。


并且依靠現行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對投放環節的管理和督導。


比如,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無人督導和遠程督導已經成為現實,可以實時對投放者的身份信息、投放行為和投放質量進行識別、收集和上傳,不僅不需要督導員定時督導,還能夠實時獲取任意點位投放信息,該技術將成為投放時間調整的強有力支撐。


2、靈活“定點”,適當“增點”


目前現存的分類模式中,普遍采取的是固定的分類投放點,有些因為離家門太近異味難忍遭到居民的投訴,有些因為點位太遠導致居民扔垃圾“跋山涉水”,有些老年人和殘疾人因為點位太遠而難以投放。


因此,點位設計的合理性十分必要。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點位的設計可以根據不同小區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法,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適當增加投放點,或者引進流動點位,改變傳統小區定點的單一模式,轉變為根據需求設置多種點位。



PART/02
緊抓核心,先“懂垃圾”再“分垃圾”和“減垃圾”


垃圾分類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減少真正意義上的垃圾,只有所有制造垃圾的人真正“懂垃圾”,才會主動“減垃圾”,才會知道如何“分垃圾”.也才能更好地主動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實現“用垃圾”(回收)。


縱觀國外垃圾分類做的比較好的國家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垃圾分類意識已經刻在了國民骨子里,垃圾分類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反觀我國,由于處在垃圾分類初期,國民分類意識普遍不高,因此,投放模式的制定必然要考慮的一點是如何提高居民分類意識,讓居民真正“懂垃圾”,既要懂如何分,又要懂為什么分。




從目前定時定點的現狀來看,在一些基礎設施的布置和引導機制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01 比如在垃圾投放端口的設置上,要統一分類標準和標識,引導分類習慣的產生;


02 加強引導分類的意義,強化分類和每個人生活的緊密聯系,促進民眾同理心的產生;


03 加強價值引導促進分類積極性,雖然現在投放的普遍都有積分兌換功能,但是真正用起來的微乎其微,民眾需要的是真正打通的、可以便捷實現各類需求的商業體系。


……


總之,投放模式的制定上,要使人們真正地“懂”垃圾,改善大眾垃圾分類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國垃圾分類推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長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持續積累經驗,不斷完善創新十分必要。


無論是投放端口還是收運和處置末端,都需要根據實踐情況不斷改進,這也將對我國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裨益巨大。




——————————————————————————————————————————————————————
相關鏈接   | 蘇州環境云  

掃碼關注伏泰科技

伏泰.gif


掃碼關注智慧環衛學組

環衛學組.gif

股票代碼:832633

——————————————————————————————————————————
——————————————————————————————————————————
主推產品   | 綜合環境IT解決方案    城市應急管理與應急信息化解決方案    環境知識與新媒體服務解決方案
會員登錄
登錄
我的資料
留言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