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環衛發展,感受城市巨變——“智慧環衛”讓廣州城市管理有了“智慧眼”2023-05-04 13:44
漫步于廣州市城區的大街小巷,寬敞干凈的馬路、整潔清新的街道,映襯著晴空里的藍天白云,令人愜意。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每一名環衛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是全社會的積極參與與廣泛支持,更是新時代下,廣州市深入學習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貫徹城市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與此同時,廣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主動適應新形勢、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突破,創新城市管理理念,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圍繞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目標,狠下“繡花”功夫,建設以先進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綜合應用為特色的智慧環衛管理系統,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水平對城市環境衛生的需求。 打造“一雙慧眼” 全方位掌握精準分類數據 本次垃圾分類監管工作共覆蓋全市11個行政區、180個鎮街、2,796個社區村委、14,254個居住小區、公共場所、經營區域、機團單位。共有4,030,196戶居民戶參與到日常生活垃圾分類行動中,監管人數高達15,418,381,整個垃圾分類監管覆蓋面廣,被監管數量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日常監管數據采集難以齊全,同時難以保障數據的準確性、精細性和及時性。
而廣州市城管局聯合伏泰科技共同研發的智慧環衛平臺建設應用,則消除了這種困擾,真正做到讓管理“耳聰目明”。 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手段將海量、動態的垃圾分類數據有效組織起來,統一進入到系統中,形成電子臺賬,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系統中進行了定位、定量的管理,使得我們能夠在垃圾分類管理系統中隨時查詢。前端保潔車輛作業狀態、垃圾分類投放質量、收集狀態、稱重計量等數據,均能夠第一時間被獲悉。垃圾分類監管變“被動”為“主動”,各街道、小區離散的分類監管得以集約化、統一化,便于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考核問題、解決問題,保障了監管覆蓋面、監管精細度、以及監管及時性,全方位掌握精準分類數據,有效改善廣州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和服務環境。
環衛作業一張圖 全鏈條落實精細管控
為做到“精準分類、精細管控”,廣州市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強化環衛過程精細化監管與過程智慧化控制,精細化管控分類收運、轉運和處置時效性以及作業規范性。 運用“一張圖”管理概念,廣州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垃圾分類覆蓋情況、業務監管關鍵指標數據、督查考核關鍵數據、各類垃圾收運處情況和趨勢等垃圾分類數據在駕駛艙內綜合直觀展示,同時實現監管數據之間的聯動,可全局把控整體業務。
平臺建設對應車載稱、RFID電子標簽、讀卡器等硬件,實現軟硬件聯動調試,保障整體餐廚垃圾收運管理子系統正常運行;與此同時,充分考慮實際運行監管情況,收運車輛等基礎數據管理、產生點GIS管理、收運異常管理、收運任務完成情況統計分析,實現餐廚垃圾收運綜合監管和智能化科學化數據分析與展示一張圖。
建立調度指揮監管體系 助推環衛服務提質增效
環衛工作規范性隨著環衛行業發展也不斷提高,建立快速應急指揮調度勢在必行。廣州市智慧環衛系統通過監管快速應急指揮調度實現保潔作業的一體化調度,通過GIS實現車輛、人員、設施的實時調度、反饋,充分調用資源,實現環衛作業無斷鏈運行。通過多樣化終端設備,依托定制化軟件平臺,實現監管主體和作業主體之間的信息上傳下達、互聯互通、協同共享,快速響應、從容應對緊急情況。 廣州市首推四級協同管理模式,底層四類單位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配套的小程序每日自查,填報當日本單位產生的各類垃圾重量、投放點消殺保潔次數等數據,并通過月填報,上報本單位本月人口數、垃圾分類宣傳次數等數據。垃圾分類系統自動每月匯總底層四類單位上報的數據,社區、街道、行政區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逐級匯總審批,最終通過垃圾分類系統提交到市級審批,由此形成對垃圾分類業務數據的逐級監管。 同時,制定自查-巡查-考核相結合的監管體系,通過垃圾分類系統,實現底層四類自主檢查,第三方監管公司通過考評小程序對各單位垃圾分類情況定期抽查,社區和街道通過PC端系統實現中的周巡查功能,對下轄單位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打分,從而實現對全市垃圾分類日常監管工作進行公平公正、嚴格有力的督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回望過去是腳踏實地的堅實步伐,奔赴未來是激動人心的時代征程,目前,廣州市智慧環衛系統已平穩運行,環衛管理走向了更加精細化、智慧化、科學化、高效化和人性化。未來,廣州市將把提升城區環境衛生質量作為第一擔當,把加強環衛精細化管理作為第一責任,為打造文明精致、生態宜居的美麗廣州貢獻環衛力量。
|